1948年11月23日,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在重重压力下,终于下达了撤退命令。此时他的部队已被解放军牢牢围困在双堆集地区多日,此前由于种种顾虑广州典丰,这位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始终犹豫不决。
当时战场曾出现一个戏剧性插曲:解放军一度主动后撤,这让黄维误判形势,以为对方攻势已疲。加之这次军事行动是蒋介石亲自部署,贸然撤退意味着违抗军令,这个决定对黄维而言可谓如履薄冰。但随着包围圈越收越紧,这位兵团司令不得不面对现实,最终下达了撤退指令。
85军军长吴绍周接到命令后,立即召集110师师长廖运周和23师师长黄子华开会部署:我们的任务是掩护18军和10军先行撤退,待他们安全转移后,全军向固镇西侧靠拢。110师暂由黄维司令直接指挥。
展开剩余74%听到这个安排,廖运周内心激动不已。这位1927年就秘密加入共产党的老革命,在国民党军中潜伏多年,终于等到了重返革命队伍的良机。正是通过像熊向晖、申健、廖运周这样的地下工作者,解放军才能源源不断获取敌军核心情报,在战场上屡创以少胜多的奇迹。
长期潜伏让廖运周掌握了大量机密情报,甚至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。此刻面对黄维时,虽然军衔悬殊,但战况紧急,黄维还是亲自向他下达了作战命令。
黄维的突围计划是派出4个主力师同时出击,其中就包括廖运周的110师。廖运周立即意识到:如果与其他三个师同时行动,起义时很可能遭到夹击。于是他建议:不如让我师打头阵,其他三个师随后跟进,18军作为预备队。若进展顺利,后续部队可迅速扩大战果!
这个提议正合黄维心意。18军作为陈诚的嫡系部队,是第12兵团的王牌主力,自然不能轻易折损。黄维高兴地拍着廖运周的肩膀说:有廖师长打先锋,突围必成!需要什么装备尽管提!
起义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,廖运周派心腹杨振海秘密前往解放军阵地联络。
当身着国民党军装的杨振海突然出现在中原野战军6纵司令部时,司令员王近山和政委杜义德立即警觉起来。作战参谋连忙解释:这是我们在110师的地下党员杨振海同志。
王近山仔细辨认后认出了这位老熟人——此前杨振海就为起义事宜与6纵有过接触。王近山立即致歉:刚才冒犯了,我们之前见过面的!
时间紧迫,杨振海迅速呈上黄维的撤退计划和行军路线图。他说明廖运周将率110师阵前起义,希望解放军能开放通道,待起义部队通过后立即封锁缺口。
一向以勇猛著称的王近山此刻却显得格外谨慎。他担心这可能是黄维设下的圈套,万一110师临阵变卦,后果不堪设想。淮海战役事关全局,任何闪失都可能导致战局逆转。
就在王近山举棋不定时,杜义德政委建议:事关重大,还是请示刘陈邓首长吧。这个提醒让王近山茅塞顿开,他立即接通了总前委的电话。
接电话的邓小平政委听完汇报后,干脆利落地答复:同意执行!这简短的四个字,既是对起义方案的首肯,也是对王近山判断力的信任。
获得批准后,指挥部立即制定接应方案:起义官兵左臂扎白毛巾作为识别标志,行动前发射三发信号弹示意。
起义当天,浓雾笼罩战场。110师连续发射的两组信号弹都因能见度太低未被发现。就在千钧一发之际,解放军终于成功接应到起义部队。当最后一名士兵通过防线后,6纵立即封闭了通道。
廖运周的成功起义给了黄维兵团致命一击广州典丰,成为加速其覆灭的关键转折点。这次起义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战术价值,更验证了解放军情报工作的卓越成效。正是无数地下工作者的默默付出,才造就了这个改变战局的历史性转折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中优配_线上股票配资_实盘杠杆配资平台_专业实盘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